任职地点:四川 – 泸州市 – 泸县
任职岗位:泸县农业农村局
工作感悟:在基层的选调工作并不算轻松,但很有价值。尤其是在工作与我大学专业如此契合的状态下,它让我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到目前四川淡水养殖情况,让我知晓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也让我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投入到泸县的池塘中,真正将“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刻在心中。
毕琳格,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她毅然选择通过选调生考试扎根四川省泸县基层,先后在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股担任科员,后又奔赴云锦镇天台寺村,成为一名村支书助理。怀揣着“脚沾泥土,心怀热忱”的坚定信念,她在川南丘陵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渔政新兵:在调研实践中淬炼本领
犹记得刚开始下乡时,股室股长带着毕琳格前往泸县兆雅镇检查水产环保情况。在一处池塘边,养殖户满怀期待地说道:“现在塘子已经几乎是清水养殖了,日后打算处理一下,养殖黄鳝。”股长听闻后,沉默片刻,随即仔细观察起池塘的坡比和底部泥沙情况。之后,股长诚恳地劝阻养殖户慎重考虑养殖黄鳝的计划,详细解释道,黄鳝具有性逆转现象,个人养殖在繁育环节困难重重。这一番话,让一旁的毕琳格深受触动。毕竟,黄鳝作为相对小众的特种水产品种,若养殖成功,极有可能成为县家庭农场宣传的典型,为工作增添亮点。但股长并未盲目推动,而是从实际出发,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科学规划水产发展路径。这一经历,如同明灯照亮了毕琳格前行的道路,让她暗自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看、多问、多说,凭借自己所学,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接手股室内的安全检查工作后,毕琳格全身心投入其中。每次检查,她都跟随同事深入各个养殖场,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仔细排查养殖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认真做好记录。为了完成季度安全报表,她常常在办公室加班至深夜,反复核对数据,确保报表准确无误。在针对县内小龙虾及稻虾米品牌建设与渔业新质生产力的调研工作中,她不辞辛劳,走访众多养殖户和农产品经销商。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她撰写了详细且极具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当地水产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驻村日记:用脚步丈量民情温度
2024年9月,毕琳格背着行囊,满怀憧憬地走进了天台寺村。这座位于云锦镇西南部的村落,有着独具特色的青瓦白墙川南民居,却也存在着亟待开发利用的沉睡资源。天台寺村耕地面积2764亩,下辖7个社,住着967户人家,共计3218人。村子于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但目前仍有135户、333人处于脱贫巩固阶段。
到村后的第四季度,毕琳格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了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医保政策带来的保障,她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遇到对政策有疑问的村民,她总是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保的好处和缴纳流程,帮助村民顺利完成医保缴纳。与此同时,秸秆焚烧巡查工作任务艰巨,她每天顶着烈日、迎着寒风,穿梭在田间地头。一边向村民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性,一边密切关注田间动态,及时制止违规焚烧行为,守护着乡村的蓝天。

驻村期间,毕琳格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在半夜,一位村民焦急地哭诉着家里的家畜突然死亡,不知如何是好。毕琳格一边温柔地安抚村民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家畜的症状、近期饮食等情况。挂断电话后,她立刻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寻求解决办法,并及时将技术人员的建议反馈给村民。还有一次,两位村民因为收入认可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得知消息后,毕琳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别倾听双方的诉求,耐心地为双方分析情况,讲解相关政策,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让她深刻体会到村委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当然,驻村生活也充满了温暖与欢乐。闲暇时,会有热心的嬢嬢来到村委,热情地与她分享自家种的柚子,谈论着村里的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这些温馨的瞬间,让毕琳格真切感受到了村民的质朴和善良。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这些点滴日常中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青春誓言:在乡村振兴中绽放芳华
2025年,毕琳格迎来了在天台寺村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新年本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毕琳格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她穿梭在村子里,与村民们唠家常,再次对村情调研报告进行整理和完善,进一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村子的发展状况。为了保障村民在春节期间的居家安全,提高村民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毕琳格精心准备了宣传内容。她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村民讲解居家安全知识。同时,她还搜集了许多电信诈骗的实际案例,通过生动的讲述,向村民揭露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毕琳格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新年活动中,毕琳格看到了村民们不一样的面貌。天台寺村村委结合“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新村”目标,精心筹办新年院坝会。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曾经因矛盾而闹不愉快的村民,也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放下了芥蒂,互相开玩笑、送祝福。这温馨和谐的场景,深深触动了毕琳格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她扎根基层的信念。即便回家路途遥远,需要倒两次车再坐飞机,但在归途中,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村子里那熟悉的乡音和村民们亲切的笑脸。
年后,毕琳格参与了春季脱贫监测户大走访工作。她和同事们一起,深入每一户脱贫监测户家中。每到一户,她都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包括农作物的种植收成、家畜的养殖数量,关心他们的收入状况,仔细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走访过程中,她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村两委,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努力为村民解决难题。这段走访经历,让她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更要将国家的政策方针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传递给每一位村民,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离开校门进入工作单位后的这段时光,毕琳格感慨万千。她打心底里感谢身边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鼓励,是他们的耐心指导,让自己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她也感恩村里每一位友善的村民,是他们的支持和信任,让自己在驻村工作中充满动力。那些在自己遇到挫折时,愿意倾听心声、给予鼓励的朋友,更是如同冬日暖阳,让她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乡村振兴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征程,脱贫巩固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毕琳格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将继续以“脚沾泥土、心怀热忱”的姿态,在天台寺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断磨炼自己,提升基层工作能力。她满怀期待,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绘就“四好新村”的新图景添砖加瓦,让天台寺村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